情爱小说
情爱小说 > 学医救不了大汉(基建) > 第258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58节

 

“如此,也算是有几个人,可对你而言,还不够。”

可除了以上三种情况,能动的也只有正常家庭了!

韩盈握了握拳,终于说道:“权贵人多势大者,国恒亡,提女子孕龄,减少嫡子,天家乃天人,更替不与凡俗相当,再自宗室往下,嫡长子无论男女继爵……”

董仲舒抚胡须的手没有停顿,他对韩盈说出来的话没有任何惊讶,似乎是早就想到一般:

“大约有五分可成了,只是可惜,权贵间将生溺杀长女之风。”

争权不可能不死人,这样的代价,尚在韩盈的接受范围内,她没有否定对方的话,只是道:

“初期会有,后期便不是了,毕竟,人老之时,女儿会比儿子更好些。”

父子之间从来不是温馨的传承,而是老狼王与新狼王之间惨烈厮杀,父不愿给权,子不愿受其掌控,在这方面,女子权欲盛不盛,会不会和父亲争权不好说,但忍耐力和抗压力绝对会更强一些。

甚至,如果真的移风易俗成功,那以男子二十岁有女,女二十岁成婚的年龄算,生育两次的时间,正好是父亲四十岁身体走下坡路,对手中权力敏感的时期,需要依靠父亲给予支撑的女儿,不仅不会争夺父亲的权力,还会让对方感受到被需要的重要性,只要女儿没死,权力交接说不定比父子更容易些。

听韩盈说的董仲舒也想明白了这点,他衡量着韩盈成功的可行性,良久,说道:

“黄河决堤,水淹江淮十六郡,陛下是打算交由你救灾吧?”

汉武帝已经地私底下来过一次马邑谋划,同样的招数用第二次,旁人就没哪么好糊弄了,韩盈也不意外会被董仲舒知晓,她点了点头,道:

“是。”

董仲舒捋了捋胡须,笑着道:“你闯过此关后,我若还在,便为你写这三篇女子承继的上书,如何?”

韩盈猛的抬头看向了董仲舒。

她不擅长辩论,至今也是如此,若是让她去写,那大多只能拿给汉武帝看而不能给大臣看,而董仲舒不是,对方是累世的大儒,本身文采已经不菲,更不要说其本身的名气,由他上提,其成功性比她不少,只是韩盈还不明白,对方为何要帮她?

“这不太像博士的作风。”

“你所行为旁道,所需不过是婚前定一定谁尊谁卑,再有些许女子承爵,撼不动主流,却于国有几分增益,若是可行,定礼序兼收其内,也并非不可。”

说完,董仲舒抬眼看向了韩盈:“前提是,你得能活着治完黄河回来。”

危机逼近

走出太学,韩盈脑海才开始思索董仲舒说要些女子承继上书的事情。

对方说这点的时候,就像是说件不起眼的小事,只是随口一提而已,似乎完全不在意这会掀起什么滔天巨浪,有种并不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的感觉,甚至提完此事后,他直接转移了话题,向她询问起来商业和消费。

韩盈也没有被他这么虚晃的一枪扰乱心神,正常的与对方讨论了社会财富流转的必须性,以及商业对国家的促进作用,尤其是引导权贵对奢侈品消费的好处。

权贵手中汇集了整个社会大量的资源,除去土地等不动产,以金银铜钱、粮食距离,大量金银铜钱囤积在权贵手中乃至带到地下陪葬,随着时间的推移,必然会影响地上活人的货币储备与交易,进而影响国家财政困难。

而粮食更简单了,权贵占有大量的耕地,粮食储极多,还不参与社会流通,他们又消耗不了,完全是极大的浪费,用原材料少、或者可再生,只浪费人工的高价奢侈品将它们换出来投入市场,亦或者进入国家储备,都是极为有利的。

当然,有好处,也有坏处,这样很容易引导奢靡的风气,控制不好还会对民众照成压迫,但世上就是这样,不会有完全两全其美的事情,倒是董仲舒理解原理之后,微微一笑,表示这些物品按品阶定规定制,加入礼中,再由国家控制产出,按照身份给予购买份额即可。

怎么说呢,听完这个主意的韩盈只觉着姜还是老的辣,年老的果然更阴,这才是真正的垄断和强卖,真权贵才能买的起的东西,不买你还是不是权贵,是不是同阶层一起玩耍的好伙伴了?

擅长以礼制操控人心的,怎么会是简单人物啊……

这么不简单人物最终选择赞同她,着实令韩盈有些意料之外,不过,却在情理之中。

在如今神权、君权、宗权、父权中,她只是轻微的撼动了‘父权’的性别,将其重新归于了本质,也就是‘家长权’,这种撼动方式,还是对‘家长制’顺从,只是掉了个,女人变成了掌握权力的家长,娶进来的赘婿成了女性原先附属的角色。

这种变动,对于君权和宗权乃至国家家天下的统治底色并没有改变,有权势的男人仍旧可以二妻四妾,妻子要遵从妇德,只不过是多出来一些女子,和男人一样做事,也有了二夫四侍的权力而已。

社会运行逻辑没有太大的改变,反对的人便不会那么激烈,只要获益的人大于利益受损的人,医疗再跟得上,掌权女性孕期死掉的人不算多,那就有很大推行并固定下来的可能,就算不能,也会成家庭更替的补充,就像是没有韩盈的古代,也一直允许出现的女户和招婿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从礼法,也就是稳定秩序角度出发的董仲舒,当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变动。

当然,他拒绝也没什么,文章这种东西她写不好换个人就是了,天底下又不是找不到没有儿子的官吏,顶多就是名声上差一点事儿,真正让韩盈觉着古怪的,是董仲舒连续两次强调,她得活着治理好黄河回来,这就让人有点多想了。

为什么对方觉着她很容易死呢?

韩盈下意识有些阴谋论,难道是长安有人想借这个机会除掉她吗?

有可能,只是长安的情况和这种可能冲突,董仲舒拥有的只是学术地位,而不是权力地位,他没有让所有人都对她性别闭嘴的能力,而韩盈已经数次招摇的进入了大理,这个只有男人才能踏入的国家政务部门,可除了一次下马威后,再没有人拦过,也没听说过朝堂上有人弹劾于她。

这说明上面的人或许看她不顺眼,但对她的行为还在容忍范围内,甚至还会主动约束自己的属下不要找事儿,而再往下等级的人,权力已经不足以影响千里之外的山阳郡,她与他们之间也没有任何冲突,向她动手的可能很低,几乎为零。

唯一有可能的,便是丞相,或者九卿有权属官中个别者想对她下手,但这么隐蔽的恶意,远离朝堂的董仲舒怎么可能知晓?

所以长安有准备下手暗敌这点暂时可以排除,如此来说的话,董仲舒更大可能是凭借过往的经验判断,是治河的过程太过危险么?

这或许是个合理的解释。

黄河决堤制造了无数的灾民,就算是汉武帝已经开始往外迁人,但古代迁人和现代那是两码事儿,运不进去粮食,能往外走的人要么个人足够勇猛,要么就是还能有些许存粮,那些留下的人,必将如同蛊虫般互相厮杀……

等等,不只是这样。

想到这儿的韩盈思绪停顿了片刻,她忘了还有可能产生的瘟疫,除了这点外,决堤口处和泄洪区不会是同样受灾情况,有些距离水远,地势较高的地方还是能继续种田,但这些地方人肯定不会太多,为了保证自己的粮食安全,肯定会形成独立政府外的武力组织。

那她面对的情况,不是救灾,是秩序失衡怎么重塑秩序,更准确点说,是半个打天下,还得边打天下边组织人挖水渠,这死亡的可能性可不是一般的高,呃,怪不得董仲舒两次强调她得先活下来再说,她一个只是治过几年县城的文官,哪有理兵的能力,又有多少武力护持?再加上汉武帝没表露出来的支持,看起来实在是风险极大。

这种情况下,董仲舒得出这个结论,韩盈倒也不觉着奇怪。

她的确没什么领兵的经验,不过这又不是让她去和有几千上万兵力的起义军作战,不足百人的小股流匪旁人不好对付,对她来说反而是术业专攻。

只要稳定住山阳郡,保证粮食供应足够,拉起来一两千人的兵卒威慑,再下个只诛首恶,可凭首恶头颅重新分田的政令,不成气候的流匪解决起来快得很,其它武力组织也差不多,就是,以董仲舒的眼界与智慧,真的看不出她有这样的解决之法吗?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