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章
孙氓自打去了通州,就陷入一片忙碌之中。
涌入通州的灾民比想像中更多,不光是京师附近受了灾,临近的山西、河北两地,都有地方遭了雪灾。
这两地临着京师重地,老百姓估计也是知道京里有圣上坐着,只要来到这里就不会缺了饭吃,所以一走投无路就都来了。
按理说,这通州有京师粮仓之名,缺了哪处的粮,也缺不了京城的。旨意一下,便可放粮赈灾,可也不知弘景帝是如何想的,竟一直没有动静。
地方官员怕闹出大数量死灾民的事,是时交不了差,只能拿了地方仓先顶着。可人多粮少,再加上御寒衣物不够,天天都有人来找孙氓,就想问问京城那边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。
孙氓也不知道圣上是怎么想的,但他没有忘了自己这趟的差事,不能让灾民涌向京城的方向。
幸亏的是,赈灾旨意很快就下来了,老百姓有了饭吃,有了御寒的衣物,也不再闹着一定要往京城去。赈灾事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,孙氓终于可以歇口气。
可晋王的人竟来找他。
孙氓不是不知道近日京中发生的,几个皇子明里暗里都在争抢前来赈灾之事,不然京中的旨意不会拖了这么些日子。若说唯一没有动的,大概就是晋王。
晋王一系安静得不像样子,似乎那曾在边关立下赫赫战功,打得那些鞑靼人缩在老巢里不敢出来的人,失了浑身锐气,就打算在那工部里待着,今儿带着人去拆房子,明儿带着人去盖房子。
晋王竟每日走着去部堂上值,孙氓只要一想到外面流传的晋王那些事蹟,就有种想笑的衝动。
可他笑不出来,因为他觉得那样一个人不该是这样的。
可到底是哪样的,孙氓一时也说不上来。
后来閒暇时偶尔想起,他却也能理解晋王的做法,失掉兵权的人就宛如没了爪牙的野兽。陛下生了心思想压制这些儿子,聪明的就该老实些。
人人都知道这些道理,可真正能做到又有几个?
因为你永远也料不到别人在想些什么,你可以不动,可你不知别人会不会动,别人会不会超过了你,你会不会在不自觉中失掉了先机?但凡少了一步,很可能就是天差地别的距离。
所以在经过最初的沉寂后,所有人都在动,也许晋王也在动,只是他并不知道。
这么一想,孙氓自然也就笑不出来了。
可晋王竟然敢派人来找他?
难道不知如今这通州乃是众目睽睽之下,难道不知聪明些的就不该来与他接触,以免犯了猜忌?
孙氓本是不打算见晋王的人,可冥冥之中却又非常想知道他到底在打什么主意,想干什么。
他见了晋王派来的人,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孙氓只来得及和手下交代一声,就单枪匹马往京城疾驰而去。从通州到京城差不多需要半日时间,他花了一个多时辰就跑到了。
快到城门前被人拦下了,拦他还是晋王的人。
孙氓心中非常不悦这种行径,哪怕这消息本就是晋王命人传给他的,可在见到刘良医之后,却突然没了脾气。
认真说来,刘良医算是镇国公府的大恩人,当年镇国公一次命在旦夕,是刘良医妙手回春救回来的。
刘良医转达了晋王的话,说他一定会用上刘良医。
想着晋王传来的消息,孙氓心中十分不安,自然知道若真是有事,刘良医的作用。
孙氓一路不听任何人的阻拦到了兰若馆,还没进门就听到了乔秀丽与乔氏说的话,自然也听到乔氏后面所说之言。
他目眦欲裂,乔氏虽是柔弱,但柔中带刚,到底什么竟让她灰心丧气如此,竟失了求生的欲望。
她怎么舍得?难道她舍得他!
孙氓并不否认当初想娶乔氏,是一时为女色所迷,打从见到她的一瞬间,他的心就在告诉自己,她就是他想要的女人。所以他不顾她是个商户女的身份,将她娶了回来。
她心眼小,他就让着她,她人娇气,他就惯着她。让着惯着就成了习惯,他觉得这样就挺好,他本就不是一个重色之人,就她一个也就她一个吧。
爱到底是什么,孙氓其实并不懂,但他知道自己是喜欢乔氏的。
她即使真得了那种病又如何,得这种病的人也不是没有,荣养着也能多活几年。更何况到底是不是还是未知。
榻上,乔氏哭得泣不成声,语不成调:「我不好了,你快出去,不能过给你。」
孙氓几个大步走上前,乔秀丽还站在床前,竟被他的衝势差点没掀个趔趄。乔秀丽刚站稳,就见孙氓走到床边,将乔氏抓了起来,胡乱地亲了两口。
「如果真要是能染给我,现在已经染上了。」
孙氓站直身,不再去看乔氏,「刘太医,麻烦你了。」
刘良医没料到打小就是个闷葫芦的孙家小子,竟还能演得这齣。不知怎么就想到府里那位主儿,想当初晋王不也是为了儿女情长,明明身中剧毒,命在旦夕,却偏偏怜香惜玉,宁可拼了失了神智,丧了命。
都是痴儿啊!
刘良医心中唏嘘,来到床榻前。如画搬了张墩子过来,他坐下给乔氏把脉。
屋里陷入一片沉寂,所有人的心都忍不住提在了嗓子眼里。
一旁的乔秀丽,眼角神经质地抽搐了一下又一下,她心里明明清楚就算是天下最好的神医来了,乔氏也回天乏术。可就是莫名的惧怕,总觉得这事情的发展竟有些让她出乎意料。
她本是没想让乔氏这么早死,可孙氓的突然离京,让她看到了机会。本来她还想着怎么才能避过世子,如今倒是没了这种担忧。
事情果然按照她的所想进行着,老夫人的反应和府里其他人的反应都在她的意料之中,她只需要一点一点往上加稻草,不用阎王来催命,乔氏自己就不行了。
万万没想到世子竟会在这时候回来,哪怕再迟一日,可偏偏就是这时候。
到底是谁坏了她的事?
老夫人不可能会命人给世子送信,府里其他人也不敢,最近府里没有来外人,除了那晋王府的苏侧妃来了一趟。可据她所知,苏侧妃是没有见到过乔氏的。
刘良医放下了手,面色有些凝重。
他回头看了孙氓一眼,孙氓的心不禁往下沉,背在身后的手摆了摆,不相干的人都下去了。
包括乔秀丽。
她倒是不想走,可惜孙氓即下了令,自然有人将她请出去。
房里除了孙氓、刘良医和乔氏,也就只剩下如梦如画两个丫头。之所以没让这两个丫头出去,因为她们不光是乔氏的心腹,也是这阵子唯一陪在乔氏身边的人。
孙氓只要一想到乔氏病了,这院子的下人都跑光了,就有一种暴怒。可现在不是处理这事的时候,等过了这事,他一个一个算账回来。
还有乔秀丽陪着乔氏身边的行径,也有些让孙氓出乎意料,但只要一想到方才她对乔氏说的话,他就心中一阵反感,下意识就将她排除在可信任的人之外。
「刘太医,你有话儘管讲,还请千万别遮着掩着,此时也不是遮掩的时候。」孙氓苦笑道。
刘良医沉吟了一下,抚了抚鬍子:「若是老夫没诊错,贵夫人确实患了痨瘵之症。观其脉象,患上的时间不久。」
床榻那处传来一声响,竟是乔氏一时不撑撞到了床柱子上。
孙氓面露悲恸之色,先将乔氏扶坐好,才深吸一口气,道:「此病可是有医?」
其实这话问了等于白问,痨病属绝症之列,一旦患上,就只能拖着日子,能拖一日拖一日。家里有钱些的精养着,还能多活些日子。家境贫困的,也就只有等着死的份儿。
「这……」
两个丫头哭得泣不成声,如梦跌坐在地上,失神喃喃道:「怎么可能是痨病,我家夫人本来好好的,就是才咳了起来,也没多少日子。七月世子爷方请了太医来看过,都好好的,什么事儿也没有,怎么可能是痨病?」
听到这话,刘良医目光一闪,问:「你是说七月有太医来看过?」
刘良医样子有异,如梦以为是不是有什么转机,连连点头:「我家夫人虽是有这个爱咳的病根,但也不是什么重症。请过无数大夫看过,都说只要注意季节交替天冷时注意保暖即可,这痨病怎么能无缘无故就沾了我家夫人的身。」
孙氓也颔首道:「因为拙荆有这种病根,天还暖和的时候,她有一次咳了两日。我索性便请了宫里的胡太医来看过,一是想替她保养,二来也是想看能不能除根。」
刘良医点点头:「可不知脉案还在,能否拿来让老夫观摩一二?」
太医院的太医诊病不同寻常大夫,寻常大夫来看诊,看过就是看过了。可太医院因为不是一般处,也是怕给宫里贵人看诊,沾染上什么阴私事,所以寻常规矩是极为严格的。
像给皇帝看诊那就不说了,规矩极为繁琐。宫里其他主子贵人,也非同一般。而这太医院的太医不光供着宫里人使唤,还供一些勋贵大臣皇亲国戚家,但必须非常有脸面才使得动人。
恰恰孙氓就是这有脸面的其中之一。
而太医给人看诊有一处特殊,那就是每次诊病都需将脉案方剂备存,用来日后查证。
刘良医就是想看这份脉案,因为他临出府时,晋王特意交代过,乔氏的病恐有端倪。换成一般大夫,哪怕是太医,也是能不沾染这种事就不沾染,他们只管看病,不管看命,可谁叫晋王交代过,而刘良医又与孙家有这种渊源。
孙氓当然懂得脉案是什么,「太医院应该有,我这便命人去太医院找胡太医取。」
乔氏的脉案很快就取来了,这期间镇国公夫人收到儿子回来的消息,也知道孙氓回来就直接来了兰若馆,连正院都没有去。
她自是气得不轻,但也心虚,命人来叫了一趟孙氓,孙氓不理,就再未命人来了。
刘良医看完了脉案,又替乔氏诊了脉,同时还问了一些问题,例如有些病症是什么时候发现的。
不光问了乔氏,还问了如梦和如画。
刘良医听完也看完,心中也约莫有些数,还真是应了晋王的话,有蛇鼠之辈害人。
他面露复杂之色地看了一眼孙氓,「孙家小子,有句话老夫不知当讲不当讲?」
「刘太医只管讲。」
「贵夫人这病患得有些蹊跷。」
此言一出,房中几个人都看向了他。
「何有此言?」
「老夫看过胡太医的脉案,当时夫人确如这位丫鬟所言并未病兆。需知凡有病,必有征兆,可贵夫人却一丝征兆都无,她这种到了季节时的咳,并不可能会转变成痨病之症。」
「刘太医的意思是?」
「世子该不会以为这痨病是随随便便就能得的吧?贵夫人这病是被染上的。」
孙氓可不是一般人,自然懂得刘良医这话中的另一层意思。
「你是说有人害人?」他瞳孔紧缩成针尖大小,袖下的拳紧握。
刘良医微微一笑:「若是别人,老夫自然推说不知。可世子也不是旁人,让老夫来看确实如此。」
刘良医之所以会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,乔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举凡出门不是入宫,就是去哪家府上。来往的俱是金贵人,哪个金贵人会有这种腌臜病,自然不可能是与人寻常交际之间被染上的。再说了,这痨病虽是凶险,还易过病气,但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染上的,需得是长时间的接触。
刘良医怕孙氓等人不懂,又把这话细讲了一下,孙氓的脸色当即阴沉下来,浑身隐含着风暴,估计让他知道是谁害人,他此时能活撕了对方。
他望着如梦如画两人,沉声道:「你们来说,能长时间接触到夫人的有什么人?」
「也可能是物。」刘良医插了一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