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3章
谢珣也不是好糊弄的主,“本王也没看出薛大人想听宁州律令。”
表兄
薛玉并不害怕谢珣的试探,他说道,“不管是燕阳的律令,还是宁州,哪一条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,下官就听哪一边。”
这话说得像是墙头草,谢珣也没接话。桌上的热茶已转温,谢珣捧着茶喝了一口,并不怕薛玉下毒,“六万宁州铁骑就驻扎在城外,薛大人觉得本王该如何做?”
“王爷,胶州城内百姓对您和铁骑都十分抗拒,人心惶惶,此时并非宁州铁骑进驻胶州最好的时机。”薛玉心有丘壑,“以下官愚见,不如静待时机。”
“何时是最佳时机?”
“下官也说不好。”薛玉说,“王爷对胶州志在必得,可胶州和西洲,黄州不一样。这两州荒芜废弃,三姑娘开荒垦田,恢复民生,百姓偏居一隅安居乐业,自会归顺宁州。胶州靠近北河,和中州关系极好,又有十二州最重要的港口,是江南和十二州商队水上必经之路,胶州不愿意和中州交恶,王爷出兵来宁州时,林芝大人已收到朝廷消息,若是胶州归顺,中州和江南断绝水路商贸。胶州城内的商贾们齐齐上书州府,希望州府考虑胶州民生,不要放宁州铁骑进城。”
薛玉起身,把一摞信件递给谢珣,厚厚一摞信件足足有五六十封,全在反对胶州接纳宁州铁骑。
谢珣看过一两封,书信内容大同小异,心中也算有数,林芝从未提起过,答应宁州铁骑进驻时,是否很为难?
薛玉看着稳坐一侧认真看信的谢珣,镇北侯最小的儿子,少年英雄,一战成名。又因腿伤在京中自暴自弃在京中当了两年纨绔。宁州无粮时,打劫世家粮仓,在京城雪灾时又挺身而出,上任京都卫后,把一支人人喊打的队伍建立得百姓拥戴。
他出身名门,身经百战,有能力,又有担当,若不是镇北侯府横遭变故,谢珣本该是燕阳的栋梁之才,也会是朝廷的中流砥柱。
在谢璋成婚前,十二州其实早就收到消息,大公子婚后会带兵剿匪,十二州的安定近在眼前,十二州各州府都等着剿匪后海晏河清,恢复民生,谁也不想看到燕阳十四分五裂。
可十二州已成了宁州和朝廷必争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