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章 不伤和气
一个无人问津的七品小官,骤然来到京城权力中枢,手中掌管着偌大的权力,还有那些挡都挡不掉的滚滚财源……
武元爽知道这一切改变都因为他那个同父异母的妹妹。
来长安上任后,武元爽进宫觐见过武皇后。
她比以前更美,也更具成熟风韵了,然而她只是端坐在殿内,与他相隔数十步,远远地只能看到她的面部轮廓,以及清冷高傲的语气。
武元爽知道,这个曾经被他欺负得够惨的妹妹,如今已是高不可攀了,当年的恩怨也不知她有没有彻底放下。
像个忠心的臣子一样问安,说了几句仿佛预先排练好的家中琐事,武元爽战战兢兢离开太极宫。
走马上任,风光无限,当名与利堆砌在面前,很少有人能抵挡住诱惑。
于是武元爽渐渐有些变化了,他不再战战兢兢,他开始伸出了手,要名,也要利。
他以天家外戚自居,处处受人追捧尊敬,处处享受如同皇室宗亲般的超凡待遇。
然而,当英国公之孙李钦载的名帖和中秋节礼物送到府里时,武元爽还是微微吃惊了一下。
英国公,几乎已是朝中第一人的存在。
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死后,无论朝堂还是军中,英国公的地位绝对是超凡脱俗,深受天子宠信,圣眷之隆,当世无人可比。
再看到名帖上只字未提“英国公之孙”之类的名衔,反而写上“军器监少监”的官职名。
武元爽刚开始不解,首先不解的是,英国公之孙李钦载与他素无来往,甚至彼此都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,好端端为何给他送中秋礼物?
其次是,为何名帖上特意写上官职名,这年头大户人家之间互送礼物很正常,但名帖却很有讲究的。
要么写上出身家世,比如“英国公府”,要么什么都不写,无论有没有交情,都加上一句“朋挚拜谒”之类的,也是拉近关系的一种方式。
写官职的倒是颇为罕见,除非是大过节的有公事商谈。
武元爽在安州时终究也算混过官场,对官场勉强有些阅历。
仔细琢磨之后,他突然想到半月前少府拨给军器监的两万斤生铁,然后再看了看名帖上的军器监官职名。
武元爽忽然间仿佛明白了什么,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。
不愧是国公府的子弟,以前只听说是个臭名昭著的混账,没想到做事如此高明。
客客气气的送礼,一句重话都没说,反而像多年的挚交好友,以英国公之孙的重量级身份,主动向他这个刚来长安任职的少府少监投帖。
这代表了什么?
面子里子给足了,台阶也留给你了,既未伤和气,更不存在得罪人。
但是,名帖上的官职名你懂啥意思不?
两万斤生铁的事,你最好有个交代,不要给脸不要脸,大家都是能直接进宫面君的人,撕破脸都不好看。
这就是李钦载那张名帖上的潜台词。
武元爽读懂了。
高明,确实高明。
武元爽背后有武皇后,但李钦载背后也有英国公,若大家真的撕破脸,事情闹大了,武皇后或许会暗中偏袒他,但天子呢?
世上有个东西叫“王法”,武元爽这叫贪墨,是在挖大唐帝国主义的墙角,事情若闹到天子面前,吃亏的绝对是武元爽。
李钦载面子给足了,做事也足够隐晦含蓄,但武元爽还是打从心底里感到愤怒,此刻的他不应该叫武元爽,该叫武不爽。
面子给了,可武元爽的利益被人动了。
两万斤生铁里面,至少有一半的矿石,也就是说,武元爽原本该赚一万斤生铁的,李钦载投上门的这张名帖瞬间将他的利益一口气吹飞了。
怎能不气愤?
气愤归气愤,但理智终究占了上风。
李钦载仅仅一张名帖,便让武元爽彻底陷入被动,他很清楚应该要给李钦载一个交代了,否则事情难以收场。
当初若早知陛下会任这货为军器监少监,武元爽无论如何也不会打这两万斤生铁的主意,就算要打,至少也会把李钦载先拖下水。
人算不如天算,事情办完了,钱都快进口袋了,李钦载却从天而降成了少监。
沉思许久,武元爽终于做了决定。
“来人,传少府司库,半月前给军器监的两万斤生铁不足量,再给军器监补一万斤。”
“让管家给军器监少监李钦载送去我的名帖,回一份厚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