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6节
而很久后,那时候杨小藜已经念了多年的书,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日的开学典礼后,她还时不时会想起这日。
杨小藜想:如果说她初见陛下,如望旭日高起,那么观大司徒,便如见朗月悬光,飘然云气。
而那一日,大司徒讲的话……杨小藜想,那番话绝不止影响了她一人的一世。
如明月一般的人,带着湛然笑意道:“方才陛下讲了,有益于家国百姓者,皆为栋梁。”
“那今日,我便接承陛下的话,讲一个词。”
“格致。”
何为格致?
时人其实皆知‘格致’。因《礼记·大学》中便有记载:‘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’。
然而,对姜握来说,格致还有另外一重意义。
在华夏的近现代史中,在‘科学’这个词普遍应用前,‘格致’就代表着科学技术。
正如鲁迅先生写的那样,他到了外面的学堂里,才知道‘世上还有所谓格致,诸如先进的算学、地理……’
格致即为各种科学知识与理论。
近现代,那华夏最为暗淡的时光。
明明是一直以来领先于世界的国度,许多发明技术都超前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国家,忽然就变成了‘落后蒙昧之地’。
正如那个著名的,被无数学者讨论的李约瑟难题:“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,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?”
众说纷纭,学者们也各有看法和答案。
姜握自然也想过这个问题。
观风殿中,她望着下面的学子道:“陛下方才提起了司农寺,那我今日便以工部为例。”
“坎儿井,锯条,渠堰,滑轮水车……”
观风殿内一片安静。
只是这份安静,是有些茫然的。哪怕工部的官员,虽然知道方才大司徒提起的,都是他们熟知的一些技术,但这些,怎么了吗?
姜握看他们的神色就明白:这些技术,他们都是熟练地在用,而很少有人知道,或者说觉得有必要知道,所谓的原理。
这便是后世人研究的,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之一——只看重实用性。往往不在乎为什么,只知道有用就行。
这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区别:如水车是技术,而其中的能量守恒,是科学原理。
当然,这种‘实用为上’的观念,在古代并不是一件坏事。甚至这也是中国古代科技保持领先优势的原因之一:不需要经过先了解理论而推导出技术,而是直接通过实用实践得出的技术。
历史从来没有绝对错误的路。
但如今,可以走不只一条路!为什么不去试试呢——
“何为格致,是通过观察事物,来得出其本质的原理与法则。”
姜握望着座中的学生们,望着此时华夏还是远远领先于世界的学子们:“我希望你们,对一事一物,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。
这才能不只熟练地使用某项技术,更能通过其科学原理,研究如何去改进!
不然的话,姜握很明白,哪怕她一天十二个时辰,不断去刷陛下,终是有限的,她不可能买下系统内浩如烟海的所有‘发明’、‘技术’。
况且,她总有走的那一天。
单人的力量总是有尽头。如果只有她自己,终有一日,她带来的涟漪,那所谓的‘先进技术’,依旧会被历史的浪潮所抹平。
唯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才是无穷的。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
她办此上阳宫学校,便是希望,从此后可以通过系统,为更多的人,为更多本就有技术的人,提供‘灵感的火花’与‘砸在头上的苹果’。
姜握想,她与陛下,或许真的是心有灵犀。
她的讲话,也算是一个中心,两个重点。
中心便是,欲以教育推动此世科学技术更好的发展。
两个重点:一是提出‘格致’的观点;二则是要为科技人员,尤其是为更多女性愿意成为科学研究人员,提供动力——
“这是今旬的报纸。”
随着大司徒举起手中的报纸,在座诸人便见,早就安排好的女亲卫走到高等学校的学生席中,请出了一位女子。
并且直接请到了东台上。
那女子上了东台后,就站在一角,在众人的注目中,看起来十分紧张而局促。
且她没有穿官服:这在高等学校里,是比较少见的。因绝大部分入高等学校的学生,都是年轻的朝臣。
众人只见大司徒走过来,温声安慰道:“别紧张。”然后亲自引着这位女娘往台子中心走,让她站在最中心。
此时,已经有细看过本旬报纸的人,猜到了这个女娘是谁——